衢州日报 数字报纸


03版:民生

从“城市边角料”到“金角银边”

衢州探索桥下空间利用新模式

  记者 郑丽芬 文/摄 通讯员 吴晓军

  近年来,随着衢州的公路、铁路交通网络日益完善,桥梁数量显著增加。然而,由于这些桥下空间点多、面广、量大,成为“城市边角料”,经常出现倾倒垃圾、堆积杂物等问题,还存在引发火灾等安全隐患,成为管理的痛点、难点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如今,在衢州全面推进“两路两侧”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的背景下,这些桥下空间正经历一场华丽的转身,成为各具特色的“金角银边”,为提升城市宜居水平和承载能力带来了新方向。

  高速桥下空间:从荒地到多功能运动场所

  在G60沪昆高速芳村溪大桥下,常山县招贤镇山底村一处原本被建筑垃圾和杂物占据的荒地,如今已经焕然一新。这片7000多平方米的桥下空间,经过精心设计和改造,成为一个功能完备、设施齐全的多功能运动场所,配置了标准羽毛球场、标准篮球场、五人制足球场,以及乒乓球活动区,为周边村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运动选择。

  “未利用前,这里建筑垃圾乱堆,无序停车等现象屡禁不止,不仅影响路域环境,还埋下了安全隐患。”衢州市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队高速公路执法一队副队长姜伟介绍,高速公路桥下空间因位置特殊、点位分散、管理成本高等原因,普遍存在环境差、秩序乱、违法占用、安全隐患等“老大难”问题。

  近年来,市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队针对这些问题,探索出一条“管用并举”的新路径。按照“一桥一策”的原则,全面梳理现状并深入挖掘桥下空间提升项目。通过联合属地部门、高速经营单位等多方力量,推进桥下空间的景观设计、功能植入和桥体彩绘等工作,将高速公路桥下空间打造成城市绿地、体育运动、社会停车等功能用地,让桥下空间成为服务市民群众的运动空间、活力空间。

  山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徐先锋相告,在市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队的主动对接和指导下,双方共同推进了桥下空间的综合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桥下空间的改造不仅解决了管理难题,还满足了村民对公共健身设施和运动场馆的迫切需求。”徐先锋说,目前,一期工程已经顺利完成,接下来还将实施二期工程,包括建设儿童游乐区、休闲健身区等,以满足不同年龄段群众的需求。

  村民们对桥下空间的改造表示了高度的认可和赞赏。正在打乒乓球的村民郑志和说:“原来这里连路都不好走,现在却变成了一个多功能的娱乐健身场所,真的让人高兴。”

  据了解,衢州正积极推动一批高速桥下空间整治利用样本工程的建设,已在全市范围内成功开发利用31处桥下空间,盘活面积10多万平方米。这些曾经的“灰色空间”如今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为市民群众带来了更多的绿色与活力。

  多管齐下推进桥下空间综合治理

  “桥下空间治理已成为当前一项十分必要且紧迫的任务。”姜伟相告,尤其是各类堆积物,若其中含有易燃物,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今年以来,根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指示批示精神,由衢州市交通运输局牵头成立市“两路两侧”环境整治提升推进办公室,并将桥下空间整治工作作为重点整治内容之一,对全市公路、铁路涉及的3600余座桥梁桥下空间进行全面摸排。经过细致排查,累计发现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等问题133处。

  针对排查出的问题,市交通运输局及相关部门按照“先易后难、先整后销”的原则,实行清单化管理,并制定了全市攻坚作战图和问题点位销号闭环图,确保整治过程可查可溯。

  在整治过程中,交通运输部门根据桥下空间的利用价值,采取了不同的治理措施。对于利用价值不高的桥下空间,采取封闭措施并加强后期监管;对于利用价值较高的桥下空间,在确保桥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改造提升。

  今年2月底,经过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及属地部门的共同努力,133处问题点位已全部完成整治,实现了清零目标。截至目前,先后打造了衢九铁路开化叶溪村口袋公园、江山毛家山桥下运动场、开化林山乡儿童乐园等多个公益性场地,将常山港特大桥、G3黄衢南高速主线3号桥、开化县园区特大桥等高速桥下空间改造成了绿道或运动健身场所。桥下空间的环境和秩序得到了显著改善,周边区域的整体形象和宜居水平也得以提升。

  在沪昆铁路柯城区花园街道叶篷村段的夹心地块,此前也存在农户随意种植蔬菜、倾倒垃圾等问题。为此,市、区交通运输部门多次对接铁路部门,确定了平整土地、因地制宜规范种植农作物的方案。经过清表作业和乡村振兴公司的运营,这片曾经的荒地如今已种上了水果玉米,并收获了超过2万公斤的玉米,产生了近10万元的收益。玉米采摘结束后,这片土地将种植油菜等农作物,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探索桥下空间的多元化、创新性利用方式,继续深入推进桥下空间整治利用工作,为市民提供更多绿色、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也为衢州的城市发展增添新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