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日报 数字报纸


05版:农家报

一田双收好“钱景”

  本报讯 (通讯员 叶建康) “一水两用、一田双收”,这样的好事在衢江区周家乡的稻蛙养殖基地里得以实现,而且还有效提高了农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

  近期,笔者在周家乡周家村叶林波的青蛙养殖基地内,看到一块块搭有棚网的方形养蛙田排列有序,冬天里的蛙田不见明水,回型池淤泥也变得干结。几名工人正在田里忙着收蛙,一只只正在睡梦中的青蛙被工人们催醒。“除了本地经销商,还销往杭州、上海、四川、重庆等地。”该基地负责人叶林波介绍,这几天每天向市场销售约1000公斤青蛙,总体效益还不错。

  经过考察,叶林波看好“稻蛙共生”项目的前景。前年,他在周家村流转60亩土地,进行种田养蛙准备,去年3月青蛙开始产卵,8月开始上市销售,今年初步估计基地将产出青蛙10余万公斤。

  据介绍,“稻蛙共生”是一种循环生态种养模式。青蛙喜阴,爱吃稻田里的虫子,水稻可以为黑斑蛙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蛙的粪便可以作为稻田的天然肥料,这样种出来的水稻不需施肥、不打农药,水稻为蛙遮阴,净化水质,亩产稻谷达200多公斤,真正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

  “水稻品质也好,绿色食品,不打农药不施肥,一点污染也没有。”叶林波说。

  “稻蛙共生”产值高、见效快,既提高了水稻和蛙的品质,又做到了生态环保、种养循环发展。叶林波对“稻蛙共生”这个项目信心满满,打算明年扩大规模。“货现在不愁卖,所以想搞两期,经过村里乡里土地流转,增加点亩数,万一行情不好,我也可以做餐饮烧烤方面的半成品加工,通过餐饮企业配送。”叶林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