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公斤猕猴桃鲜果“试炼”
90后川妹子踏出果糕爆款之路
记者 林敏 文/摄 通讯员 朱宣齐 危波
她叫赵彩霞,是一名90后川妹子,也是一名江山媳妇。两年前,她为自家种植的猕猴桃因高温天气导致口感不佳而发愁。然而,她凭借自己的巧思和巧手,将猕猴桃加工制成美味果糕,现在深受市场欢迎,也找到了新的发展契机。
在刚刚过去的春节销售旺季,她和丈夫一起创办的江山猕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猕恋食品”)生产的猕猴桃果糕成了一款热门伴手礼,日营业额最高时突破10万元。他们成功从传统种植业向深加工产业转型,也为江山猕猴桃产业的升级和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好品质收获订单不断
2月13日,记者走进位于江山市贺村镇的猕恋食品的标准化生产车间,看见一批批猕猴桃经过清洗机的清洗后,依次进行去皮、打浆、熬煮、摊片和烘干等工序。随后,它们被送至切片车间,在被包裹上一层糯米纸后,切成小块并完成分装。
“为了确保口感和营养的完美保留,我们采用低温烘烤工艺。”猕恋食品负责人赵彩霞介绍,2.5公斤猕猴桃仅能生产0.5公斤果糕,相比市面上同类型产品,公司果糕在果肉含量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好品质吸引如潮订单。从春节前起,赵彩霞每天能接到不少洽谈合作的电话,有本地大型商超邀请他们入驻的,也有个人微商想要销售猕恋食品果糕的。眼下,赵彩霞正对接适用不同平台投放的包装设计,忙碌却幸福。
从困境中找到新机遇
猕猴桃是江山农业特色主导产业之一,在当地形成了“猕猴桃买全国、卖全国”的经营格局。
正因为看中这一土特产产业未来发展前景,2020年,赵彩霞与丈夫周建华一起在江山市张村乡秀峰村承包了20亩土地种植猕猴桃鲜果。没想到,2022年,受高温干旱影响,猕猴桃口感大打折扣。特别注重品质把控的他们,拒绝将口感不过关的鲜果流入市场,而是选择进行深加工。
“我们最初将鲜果用来酿酒,但仓库里的猕猴桃酒越积越多,只能另找出路。”赵彩霞介绍,她平时就喜欢倒腾美食,所以利用特长试制了猕猴桃果糕。只要有客户前来购买鲜果,他们就请大家品尝。不错的市场反馈,给了他们发展思路的启发。
2023年,在江山猕猴桃“一县一品一策”建设项目58万元资金支持下,赵彩霞与丈夫周建华总投资400万元,成立猕恋食品,专注猕猴桃深加工。
“如果满负荷生产,公司每日可消耗两吨猕猴桃。”从最初的小规模尝试到如今的标准化生产,赵彩霞在加工工艺上经历了重大调整。由于缺乏经验,她走了不少弯路。“猕猴桃的品种选择、酸甜度把控、打浆时机的掌握,以及如何提升产品维生素C含量等,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一年时间里,赵彩霞夫妇消耗了近一万公斤猕猴桃鲜果,不断亲自试吃,并邀请朋友品尝,同时将成品反复送检。经过不懈努力,去年10月,他们终于研制出符合预期品质和口感的猕猴桃果糕,并正式推向市场。
让“衢州味道”四季飘香
果糕上市对于猕恋食品而言,仅仅是一个起点。当前,猕恋食品全力投入新产品的研发,每天都会进行各类产品指标的测试。赵彩霞表示:“在口味方面,将从现有的原味果糕拓展至芒果味、黄精味、葛根味,以实现产品的多样化。同时,积极接洽其他本地特色水果的加工项目,例如太秋甜柿、燕窝果等,力求让消费者在一年四季都能品尝到正宗的‘衢州味道’。”
谈及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赵彩霞坦言仍是技术瓶颈。以猕猴桃为例,作为一种季节性水果,其鲜果的采摘期主要集中在8月至12月。然而,现有的冷库条件仅能将鲜果保存至次年3月底,这使得生产计划受到较大限制。作为一家初创企业,猕恋食品迫切希望获得技术支持,与科研人员一起研发鲜果原浆储存等关键技术,以突破季节性限制,实现全年不间断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