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妈妈之家”, 让孩子有了一个个精彩周末
记者 郑理致 通讯员 饶姒琴
“新学期开学了,我最期待的是‘谢妈妈之家’也要开课了。”2月16日,衢江区峡川镇中心小学四年级学生徐金苗告诉记者,在刚刚过去的寒假里,她用上学期在“谢妈妈之家”学到的手工技艺制作了一个玫瑰花棒,得到了家人和朋友的点赞。
留守儿童一个温馨的“家”
“‘谢妈妈之家’是由峡川镇中心小学老师、家长以及衢州学院大学生组成的志愿者团队共同打造的周末课堂。”峡川镇中心小学校长祝燕芳介绍,设立“谢妈妈之家”,是为了让学校的留守儿童在周末也能有个“家”,能有“妈妈”陪伴在旁,感受家的温暖。
2023年,峡川镇人大代表谢荣芳看到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提出议案,呼吁更多社会力量关爱留守儿童,这一议案得到了衢江区政府和区教育局的高度重视。同年9月,“谢妈妈之家”正式成立,多方携手,共同为农村留守儿童送去关爱。
“谢妈妈之家”开设了许多有趣的课程,让孩子们的周末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有滋有味。
徐金苗的父母都在外地务工,每到周末,懂事的她除了做作业,就是帮家里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娱乐活动很少。闲暇时,她常常感到孤单。“谢妈妈之家”开办后,每个周末,来自衢州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们都会带来手工、绘画、文明礼仪等各类课程,让她和同学们学得不亦乐乎。
徐金苗最喜欢“谢妈妈之家”的手工课。“花朵用红色的扭扭棒对半剪开做成小花瓣,再将扭扭棒两边向下弯折。”徐金苗拿着一朵火红色的扭扭棒玫瑰,兴致勃勃地介绍道,扭扭棒柔软易塑形,色彩鲜艳,用它制作玫瑰花,既简单又好看。寒假里她做了好多枝玫瑰花,第一枝就送给了妈妈。看到妈妈接过花时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徐金苗心里满是欢喜。
在峡川镇中心小学读六年级的郑雯也是“谢妈妈之家”的一员,她说,在“谢妈妈之家”,她不仅收获了温暖与快乐,还学会了专业的绘画技巧。“我很喜欢画画,可平时很少有机会得到学校以外老师的指导。”郑雯说,“谢妈妈之家”的志愿者中有好几位“绘画高手”,在他们的悉心指导下,她画出了好多自己满意的作品。和徐金苗一样,郑雯也把自己最得意的作品送给了妈妈。“因为妈妈是最辛苦的人。”郑雯笑着说。
多彩课程点亮孩子“精彩周末”
“‘谢妈妈之家’教学组志愿者团队目前已有145人。”祝燕芳介绍,这些志愿者老师分批次来到峡川,为孩子们授课,带来手工、音乐、书法等丰富多彩的素养课程。截至目前,“谢妈妈之家”已累计开展周末课堂96节,直接服务学生120人次。
目前,峡川镇中心小学共有56名留守儿童。每个周末上午,这些孩子会乘坐校车来到峡川镇邻里中心,开始当天的课程,从上午8点30分一直持续到中午11点30分结束。
志愿者老师们对每一堂课都精心准备,力求新颖有趣。他们会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爱好,结合当地文化、二十四节气、传统节日等设计课堂内容。新年前夕,“谢妈妈之家”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以“喜迎春节——学剪窗花”为主题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趣味问答和生动的视频资料,深入了解了窗花的起源和美好寓意。在五彩斑斓的窗花展示中,孩子们直观感受到了这一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动手环节,孩子们用灵巧的双手,将红纸剪成各种图案,创作出一幅幅精美的窗花作品。更让人惊喜的是,孩子们还为自己的窗花作品编写了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他们大胆想象,将窗花与春节、家庭、梦想紧密相连。
“平时,‘谢妈妈之家’还会适时开展读书分享会、心理疏导、安全教育等课程。”祝燕芳说,这些课程不仅让孩子们的周末过得精彩充实,还培养了他们的兴趣爱好,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
“谢妈妈之家”让家长安心又暖心
“‘谢妈妈之家’让我们家长特别安心、暖心。”峡川镇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徐梦婷的家长娄艳艳告诉记者,学校开办“谢妈妈之家”,真是设身处地为家长着想,解决了她的后顾之忧。孩子周末有了好去处,她在外务工也能更放心。
“我一直在外务工,心里总是牵挂着家里的女儿,常常无法安心工作。现在好了,在‘谢妈妈之家’,孩子周末不仅能学到新知识,还能结交不少好朋友。”娄艳艳说。
“我女儿上了‘谢妈妈之家’后喜欢上了围棋,回家后总是跟我滔滔不绝地分享下围棋的乐趣。”三年级学生高梦涵的妈妈叶春霞开心地说,他们夫妻都在义乌上班,孩子平时和奶奶一起生活,业余生活比较单调。自从加入“谢妈妈之家”,女儿不仅学会了围棋,还跟着老师学会了多种手工,感觉孩子的本领增长了不少。
许多家长都表示,“谢妈妈之家”的课堂内容贴合孩子兴趣,活动丰富多样,孩子们收获满满。学校还会播放励志电影,母亲节时会准备大蛋糕,让孩子学会感恩母亲,和小伙伴们一起分享成长的快乐。这些活动对孩子的成长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月22日,新一学期的“谢妈妈之家”将再次开课。祝燕芳表示,“谢妈妈之家”会继续关注留守儿童,不断完善周末课堂建设,为孩子们的成长创造更有利的条件,让这里的孩子思想有引领、安全有保障、健康有呵护、情感有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