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资源禀赋 放大品牌效应
“桃源七里”催生文旅产业发展新动能
本报讯 (记者 方利军 报道组 郑晨 通讯员 卫萌萌) 66岁的罗文金当起了“甩手掌柜”。一个月前,他经营了19年的“山里人家”农家乐升级成了民宿——醉山野,由儿子罗晓剑正式接手经营。
位于柯城区七里乡桃源村黄土岭自然村的“醉山野”依山而建,门前七里香溪蜿蜒而下,景色怡人。昨天,罗晓剑向记者透露了他的想法,“这两年,百十元包食宿的农家乐盈利日渐‘疲软’,而定价几百上千元的精品民宿却相当受市场追捧。”思考一番后,他最终决定拿出350万元,将家里的农家乐改造成精品民宿。
改造后的民宿装有电梯,一楼是酒吧,后院有泳池、露天烧烤区。开业前,罗晓剑通过网络平台做了一系列营销推广活动,充满中式风情的客房一下吸引了不少游客。“日营业额达到了8000元,比改造前翻了一番。”罗晓剑说。“醉山野”开张后,原来“山里人家”的回头客,分流到了周边120元包食宿的农家乐。
这一切罗文金都看在眼里,他说,以前经营农家乐,客多人累,挣得不多,他和妻子一直在琢磨如何把客单价格做起来,现在儿子找到了一条合适的路子。
罗文金是村里第一批吃农家乐“螃蟹”的人之一。2005年,黄土岭村民响应号召,拆除小造纸厂,开起了农家乐。此后,村里农家乐的名气、人气不断攀升,并快速推广到了周边其他村子。10年前,七里乡成了浙江省首个全乡域打造的国家4A级乡村旅游主题景区。如今,七里乡走在乡村旅游前沿,农家乐提档升级,民宿集群发展,农家乐(含民宿)已达325家,星级民宿82家,其中白金宿1家、金宿2家、银宿7家。
品牌效应带动了“桃源七里”乡村旅游持续出圈。“拿我们村来说,去年全村农家乐、民宿营业收入突破了4000多万元。”桃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蔡建华相告,今年村里的农家乐、民宿生意也不差,上海等地的旅游团订单已排到了9月份。
农家乐持续火爆,给乡村旅游创新经营提出了新要求。蔡建华说,从2005年打造农家乐初级版,到开始打造精品民宿升级版,村里已经有10家不同风格的民宿,65家农家乐也正在逐步提升中,“只有不断创新和升级,才能长久留住游客。”
为增强乡村旅游业的吸引力,近年来,七里乡通过修复古堰坝、修建游步道、完善停车场等“微改造”提升基础设施,推出“我在七里有块地”、乡村音乐会、星空露营、香溪漂流等IP,进一步提升游客体验感和增加游玩趣味性。同时,通过乡党委搭建平台,鼓励和引导民宿农家乐业主联户采购本土高山蔬菜和农特产品,进一步延伸“菜园子”到“餐桌子”的产业链,打通乡域内农产品产销内循环。
“每次来都有不同的体验。”74岁的上海游客张贵志到七里避暑已是第12个年头,他说,这次来村里有夜景可赏了,“农房装上了灯带,晚上坐在溪边的亭子里喝茶、纳凉、赏景,心像‘洗’过一样清静。”
如今,在七里,乡村旅游功能升级、业态延伸,打开了全域文旅产业发展新局面。“今年5月,乡里又引进2个国家级大师工作室,为景区融入艺术元素,赋能景区提档升级,为‘桃源七里’旅游风光带建设再添了一把火。”乡党委书记项月明说,七里乡将坚持党建引领,继续推进景区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文旅深度融合,持续擦亮桃源七里4A级景区“金字招牌”。
短评
立足当地资源禀赋,19年前,七里无中生有兴办农家乐,以其独特的“小气候”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当地农民依靠卖生态、吃生态饭,钱袋子鼓起来了。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乡村旅游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发展现状看,七里农家乐依然有着旺盛的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其独特的乡村风情和综合性的休闲体验,依然是不少城市人向往的休闲胜地。如今,面对市场的新变化和消费者的新需求,农家乐的升级与创新势在必行。
如何才能让农家乐持续“乐”起来?七里审时度势、适变创新,既因地制宜,挖掘自身优势,推动传统农家乐提档升级,端稳“老饭碗”,又适应市场新变化,加快发展特色精品民宿,拉长旅游产业链,打造高品质旅游“新赛道”,激发出了文旅产业多元化、多业态、差异化发展的原动力。
七里“农家乐”在变,但其背后不变的逻辑是,“客人乐”才能“农家乐”,“农家乐”关键还得让“农民乐”,进而实现“大家乐”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