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日报 数字报纸


03版:深度新闻

GDP同比增长7.3%

  ——盘点一季度衢州经济“开门红”

  记者 方俊 王继红 林敏 通讯员 应胜毅 朱珍琪 严新凯 制图 徐炜

  4月22日,市统计局公布了一季度衢州经济运行情况,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一季度衢州地区生产总值(GDP)507.6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3.28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06.82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287.56亿元,增长6.9%。从多个数据及其反映的趋势来看,全市不少领域亮点纷呈。

  我市工业首季呈现“三稳三好”

  1

  工业经济支撑有力,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142.77亿元,同比增长11.8%。34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24个增加值实现正增长。重点工业行业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99.3%。高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均有增长。

  4月24日,记者从衢州市经信局获悉,今年1月至3月,全市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666.09亿元,同比增长0.4%,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42.8亿元,同比增长11.8%,增幅排名全省第二。

  市经信局负责人介绍,这是我市压茬推进工业强市“五链”融合,以“开局就奔跑、起步就跃进”的姿态,“抓在前赶在早、谋定而快动”的结果,从工业经济运行来看,全市呈现出“三稳、三好”特点。

  “开门红”来之不易,关键在于生产基本面稳健、区块新增量拉动和重点行业支撑等“三个稳”。市经信局负责人介绍,今年首季“开门红”,得益于市委市政府春节不停工、节后开复工等工作早部署、早启动,企业复工达产好于往年。其中,工业用电同比增长16.2%,排名全省第三,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7.3%,相关指标呈现高增长态势,说明面上企业生产产能稳中有进。

  从区域来看,今年一季度,我市七个区块(六个县市区与智造新城)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呈现“五增”态势。柯城区、衢江区实现两位数增长,常山县、江山市、龙游县均实现同比增长,五个区块共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1.9个百分点。

  从行业来看,我市33个行业中有19个行业实现正增长,其中总量靠前的六大行业实现产值447.8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的67.3%,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0.33个百分点,对工业稳增长支撑作用明显。在吉利系、仙鹤系、金龙系等企业增长带动下,电气机械业和造纸业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

  衢州拓烯科技二期工程加速推进,彭胜文教的新厂房已经结顶……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高开起步、工业投资持续放量、企业效益有所回暖等“三个好”,是我市工业经济实现一季度开门红的重要支撑。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高出全省平均3.6个百分点。

  作为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有效投资正在加快推进。全市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3%,较1-2月加快2.0个百分点。

  其中,全市工业投资增长33.6%,制造业投资增长35%,均排名全省第一;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9.4%,排名全省第四。工业投资持续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态势,新引进百亿级项目、龙头企业技改项目和新兴产业投资成为关键因素。其中,时代锂电、吉利三电、南方水泥、棒杰新能源等重大项目,今年一季度投资占总投资额的比重达23%。

  企业经营向好与否,关键看利润。今年1-2月,我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9.1亿元,同比增长43.2%,增速排名全省第四。“这主要受去年同期低效益,以及今年以来部分产品价格止跌回稳影响。今年1-2月,全市和去年同期相比亏损企业数减少9.6%,整体企业效益趋于稳定。”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农业生产稳定,农产品供应有力

  2

  小小“菜篮子”,装着大民生。4月24日,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全市一季度农业生产保持总体平稳态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26.2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农、林、牧、渔和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分别同比增长1.9%、-15.3%、10.8%、4.3%和5.4%。

  我市一季度蔬菜产量达30.67万吨,同比增长1.2%。增长的背后,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介绍,一方面,“稻-菜”轮作模式的全面推广,农户们充分利用冬闲季节和冬闲田,扩大蔬菜种植面积,不仅保障了市场的稳定供应,同时也实现了增收目标。例如,柯城区石室乡依托本地蔬菜加工企业的出口订单,大力推广速生蔬菜种植,新增种植面积近1000余亩。龙游县塔石镇则充分利用冬闲田地,种植了数百亩芹菜等蔬菜。

  另一方面,各县(市、区)对蔬菜产业的扶持政策和激励措施,以及设施栽培技术的广泛应用,为蔬菜的早熟栽培和提前上市提供了有力支撑。以龙游王正伟家庭农场为例,他们成功种植了樱桃番茄,并于今年1月至2月期间顺利上市,实现了产量高、价格优的良好局面。

  食用菌作为我市传统的特色种植业,一季度产量14.2万吨,同比增长15.1%。据了解,柯城区、衢江区食用菌产业生产平稳。在江山市,浙江君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二期项目于去年7月份投产,目前产能60吨/天,同比增长53%。在龙游县,花菇共富产业园的106个大棚全面投产,产能得到较大释放。此外,常山县、开化县“水稻-羊肚菌”轮作推广面积约1000亩, 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我市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渔业方面,一季度渔业产值同比增长4.3%,水产品产量达到2.29万吨,同比增长4.0%。这一增长得益于我市持续推进溪流性鱼类省级原种场创建工作,提升了水产苗种自给水平,同时,扶持政策的激励、职能部门技术服务能力的提升以及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区、稻渔综合种养基地的创建等也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生猪和猪肉市场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做好保供稳价一直是“三农”工作的重点任务。一季度,全市生猪出栏41.51万头,同比增长20.7%。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增长主要受到元旦、春节等传统节日的影响,猪肉消费需求增加,同时,一月中下旬生猪价格出现阶段性反弹,促使养殖主体集中出栏。

  衢州消费市场释放盎然生机

  3

  从消费来看,市场仍在持续恢复状态。

  记者昨日从市商务局了解到,根据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显示,我市市场消费恢复势头颇为强劲,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3.12亿元,同比增长10.8%。限额以上贸易单位中,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同比增长119.0%,日用品类、通讯器材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新能源汽车等商品零售分别增长286.9%、97.0%、39.8%、32.3%。

  “元旦换了新手机,前段时间买了辆电动汽车,又为新房子添置了不少家用电器,昨天看到‘衢州发布’发出来的链接,发现消费这一块我参与了好几样,就好像投资了一个百亿元项目般高兴。”上述的这组数据,让市民凌女士颇为惊喜。

  在新旧势能不断转变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继续延续着去年的火热氛围。

  阳春三月,由衢州市商务局、衢州传媒集团共同举办的2024年衢州春季车博会圆满落幕,短短3天时间,观展人数累计达6万人次,预订成交车辆合计635台,销售额约1亿元。某汽车品牌店销售顾问小李说,现场的火爆人气出乎预料,无论白天还是晚上,前来逛展看车的人都非常多,周六、周日两天,店里还特地调配了人手到现场帮忙。

  小李说,除了在现场直接签售,不少客户还预约了试驾体验,经历一番实操再下单。业内人士认为,技术的成熟、产业的支撑、政策的支持,助力衢州车市销量一路上扬。据悉,1月底至春节假期,全市共举办各类促消费活动31场,其中发放了500万元购车消费补贴。

  旅游市场的热度同样没有减退。一场演唱会、一顿美食、一次国潮活动,已然成为近年来人们说走就走的理由。在此背景下,一季度,衢州的旅游热潮呈现出遍地开花的特色。

  在市区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往来游客络绎不绝,光是春节,就接待了游客21万人次,同比增长43.3%。元旦三天,龙游大南门历史文化街区吸引了22万人次的游客前去“赶集”,农历新年这个数字更是突破40万,并带动各式消费1770万元。

  记者观察发现,家庭游、亲子游是当下十分强劲的旅游新趋势,占据节假日旅游市场的“半壁江山”。据多家星级酒店、民宿老板介绍,一到周末或重要节点,家庭套房、大床房等适合一家人住宿的房源,就被抢购一空。“我在旅游行业做了多年,以前接触最多的是商务、团队接待,但这两年,以家庭为单位的散客越来越多,不夸张地说,家庭式休闲度假加快了旅游复苏的脚步。”Ruby sugar瑰宝酒店负责人黄清说。

  当然,面对如潮的复苏势头,衢州文旅部门也是主动出击、积极作为,通过丰富优质的旅游产品供给和变着花样的服务,回馈游客的捧场热情。紧扣“龙行衢州”这一主题,全市六个县(市、区)把文旅活动玩出了新高度,积极融入国潮风、剧本杀、非遗文化等元素,沉浸式体验感十足;春节前夕,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特地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2024年“全球免费游衢州”政策的优化方案,还贴心送上春季文旅大礼包。对此,市旅游发展中心主任龚晓峰认为,整个春季,衢州迎来的不仅是四季的春天,更是旅游的春天。

  这期间,以新场景、新体验、新潮流为特点的新型消费加速涌现。

  市民王女士是朋友眼里的“探店达人”,她发现,眼下,中西餐或不同地域美食都做的融合餐厅在衢州悄然兴起,王女士一口气列举了好几个名字。在王女士看来,餐厅的融合做法,是一种创新之举,大大丰富了菜品和菜系,更好地满足了食客的多元化需求,更帮助企业自身“在大浪淘沙的时代”站稳脚跟。

  一季度衢州交出的消费答卷,正在传递着经济高速运行的积极信号,并实现量的增长、质的升级、结构的优化。这些内生动力,勾勒出衢州经济“拔节向上”的新图景,为全年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引擎。

  消费一头连着经济大盘,一头连着百姓生活。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市城乡收入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40元,同比增长6.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34元,同比增长8.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11,比上年同期缩小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