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日报 数字报纸


05版:农家报

既卖鲜菇,又研发深加工产品

衢江开始规模化栽培“黄金耳”

  本报讯 (记者 胡宗仁 文/摄 通讯员 甘宏信) “今年2月份栽培的一批‘黄金耳’已经采摘,马上要采摘新一批食用菌了。”日前,记者来到衢州市菇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菇乐公司”)的食用菌种植基地,只见一个生产车间的一排排菇床上,培养着许多食用菌“黄金耳”,一个个菌棒上冒出了许多小菇。菇乐公司负责人陈建飞相告,工厂化栽培“黄金耳”,一般是2个月出一次菇,再接着养菌、培育,循环生产,一年共有12批“黄金耳”出菇。

  今年,菇乐公司已经采摘5000公斤“黄金耳”鲜菇,平均每公斤批发价36元,市场供不应求。

  陈建飞说,种植“黄金耳”,不仅要掌握先进的栽培技术,还要把控好市场方向,只有紧盯市场变化才能盈利。

  1975年出生的陈建飞,老家在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18岁的他,高中毕业后就跟着父辈种起了猴头菇。种植猴头菇,他赚到钱也亏本过。后来,陈建飞被衢江“四省通衢”的便利交通吸引,举家搬到衢江区种植茶树菇。2010年,他的食用菌种植规模达35万袋,年产值112万元。

  陈建飞相告,2015年到2017年,茶树菇的市场行情相当好,赚了一些钱。之后,随着市场变化,2019年,茶树菇每公斤批发价跌至6元。有远见的陈建飞就迈出转型之路,种起新品种黑皮鸡枞菌。2020年,他大约种植了30万袋黑皮鸡枞菌,产品畅销金华、义乌、杭州以及江西等地。这之后,在浙江省农科院与衢州市农林科学院的技术支撑下,他又开始探索食用菌新品种“黄金耳”的栽培。

  “黄金耳”,又名金耳,是一种真菌植物,因其颜色金黄,俗称黄木耳,又由于形似人脑,又名脑耳等。野生“黄金耳”一般生长在高山栎林带,主要分布在西藏、四川、云南等地。它的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有“菌中燕窝”之美誉。

  陈建飞告诉记者,经过几年摸索,他利用工厂化设施和智慧农业物联网体系,终于在2023年2月成功栽培出“黄金耳”,去年销售“黄金耳”鲜菇15万公斤。

  今年,菇乐公司又开始规模化生产“黄金耳”,15个智能化生产车间不间断地循环生产,实现一年四季出菇,产品销往本省的金华、义乌、丽水,以及上海、江西、福建等地。

  记者在菇乐公司基地里看到,陈建飞建设了8500平方米的钢架结构厂房,不仅有无菌净化接种车间、恒温菌棒培养车间,还有数字化出菇车间、菌菇产品加工车间以及600立方米的保鲜冷库等。

  “目前,已经投入2600多万元,全年生产菌棒能力可达500万袋。”陈建飞相告,眼下,菇乐公司除了销售“黄金耳”鲜菇,还专注于深加工产品的研发。他已经投入一条“黄金耳”加工生产线,生产金耳饮料、金耳罐头、金耳面、金耳面包等新产品。

  “一瓶250毫升的金耳饮料,卖8元至10元不等。”陈建飞说,一瓶金耳罐头卖20元,金耳面有礼盒包装的、有简易包装的。其中,金耳面包已经配送到衢州十几所学校的食堂,深受学生欢迎。

  陈建飞说,提高产品附加值的目的,是希望能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让附近农户一起种植“黄金耳”,共同走向种植“科技菇”的致富路。眼下,他想和专业的营销团队合作,拓展“黄金耳”加工产品市场,共同做大该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