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日报 数字报纸


03版:民生

守好青春边缘 筑牢未成年人犯罪防线

  尚耕

  近段时间,个别地方发生的涉及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引发了全社会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的再次关注。这些案件的发生,不仅揭示了极少数未成年人的道德缺失和法律意识淡薄,也暴露出家庭、学校、社会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仍有亟待补全的空间。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在我国总体呈上升趋势。今年3月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通报称,2023年,全国检察机关受理审查起诉未成年人犯罪9.7万人。虽然涉及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绝大多数程度较轻,属初犯偶犯,但也不乏个别情节严重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未成年人走向犯罪的成因涉及很多因素。从个人角度看,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时期,其自控能力相对较弱,易受外界不良信息影响。家庭教育的缺失或不当,或家庭的长期不和谐,也可能推动未成年人走入歧途。学校作为未成年人成长的主要环境之一,若不做好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也可能导致学生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认知。社会层面上,不良的社会风气、暴力和色情信息的泛滥及网络空间的匿名性等,也容易给未成年人犯罪提供温床。

  该如何应对?笔者认为,一方面要加强教育,父母应承担起主要监护责任,通过正确关爱和管教,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学校教育也不应局限于知识传授,还应注重开展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各界则应共同营造健康向上的环境,对未成年人加强正面引导和监护,网络平台更应加强自我监管,防止未成年人上网接触不良信息。

  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应研究出台或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通过法律手段对未成年人犯罪进行有效预防和打击,并加大对罪错未成年人的专门教育和心理引导。

  实际上,为筑牢未成年人犯罪防线,近年来,我国在教育挽救罪错未成年人的同时已出台了很多举措,比如于2020年底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将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下调至12岁。今年3月,最高人民检察院还表态要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对未成年人实施的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等严重犯罪,符合核准追诉条件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021年6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开始施行。其中规定,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在学校无力管教或者管教无效的,可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专门教育指导委员会评估同意后,由教育行政部门决定送入专门学校接受专门教育。未成年人有符合本法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专门教育指导委员会评估同意,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公安机关可决定将其送入专门学校接受专门教育。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愈发凸显,不仅关系到未成年人自身的未来,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今天,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必须更进一步携手合作,共同防范未成年人犯罪,守好青春边缘,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