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筑养老“幸福圈”
——柯城区信安街道斗潭社区打造老年友好型社区侧记
记者 胡灵萍 报道组 郑晨 通讯员 黄磊 姜欣怡
近年来,我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推进老年友好社会建设,2021年1月成为全国第三个获评“世界长寿之都”的地级市,同时积极开展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2021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老龄办公布了首批992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名单,衢江区黄坛口乡茶坪村、江山市虎山街道东门社区榜上有名;2022年12月,柯城区信安街道斗潭社区、衢江区峡川镇下叶村获评2022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经历过“解危-拆迁-重建-回迁-创建未来社区”的斗潭社区,是其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社区之一。斗潭社区位于衢城北片,建于2005年,现有居民5800余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人占40%左右,80周岁以上老人占近20%,老龄化趋势明显。
斗潭社区缘何入选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近日,记者走进斗潭社区一探究竟。
打造优质生活圈 “邻礼汇”成康养“打卡地”
9月4日下午3点,记者走进斗潭社区“邻礼汇”综合体一楼,只见十余位老人在结伴跳交谊舞。一旁的南孔书屋内,75岁的社区居民江南平专心致志地翻看书籍,他说:“现在我每天午睡之后,都会来门口的南孔书屋看一两个小时书。”
斗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在“邻礼汇”一楼。社区工作人员介绍,早上和下午两三点这里都比较热闹,社区的老人们喜欢聚在这里活动,或聊家常或跳舞或打太极拳等,“邻礼汇”二楼的幸福学堂还会时常组织老年沙龙活动。
可原斗潭小区并没有如此优越的服务场景。原斗潭小区建于20世纪80年代,共约22万平方米,小区设施老旧、配套不全。其中,30幢房屋被鉴定为等级最高的D级危房。居民想改变现状、提高生活质量的愿望十分迫切。
2017年,斗潭D级危房解危、斗潭危旧房治理改造房屋征收工作先后实施;2021年,焕然一新的斗潭家园小区东、西片区开始交付,“老斗潭”们陆续回迁。
2021年5月,斗潭未来社区被列入浙江省第三批未来社区名单。通过线下搭建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的“邻礼汇”综合体,小区各类适老化设施改造,建设智慧养老、智慧医疗、全龄教育等场景,为小区及周边居民提供5-10分钟生活便民圈,让辖区老年人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健康医疗、文体娱乐、助餐、托养等多样化的生活服务。
72岁的郦美英是最早入住斗潭小区的居民之一,新的斗潭家园小区建成后,她和以前的老邻居们一起搬了回来。“回迁后住上了带电梯的新房子,看病、买药、买菜、逛街都非常方便,不用出小区,就能满足我的各种生活需求。”她说。
现在,郦美英经常与小区的老人们一起跳舞、打鼓、练书法,偶尔参加社区组织的健康讲座、烘焙课等活动,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郦美英等一批“老斗潭”见证了家园的变化,他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
70岁的小区居民王雪梅说,她所住的楼栋没有经历拆迁,社区对防盗窗和挡雨棚进行了更新,并粉刷了外立面。在“老斗潭”回迁之后,小区人气又旺了起来。2022年7月,她和同住在斗潭家园的老人邹敏康加入了新成立的信安电吹管乐队。乐队现有18名成员,绝大部分都是斗潭社区及周边社区的老人,平均年龄达66岁。
乐队找不到活动场地,向斗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反映。街、社非常关心重视,由于活动教室已排满,就错峰利用活动空间,供乐队排练之用。现在,乐队每周要组织2次排练,还经常为社区居民演出。
同时,位于斗潭家园“邻礼汇”综合体南侧部分3-4楼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e家共享食堂也为老人生活提供保障。养老服务中心现有33张床位,可满足老年人高品质集中托养照护;中心4楼的舞蹈房、影音室、活动室、书画室等活动空间,满足辖区近800余名老年人文体活动;230平方米的共享食堂提供堂食和配餐两种选择,为辖区560余名老人解决用餐难题。
斗潭社区党委书记李雯说,“邻礼汇”集“学、乐、养、为”等功能于一体,已成为辖区老人的康养“打卡地”。
搭建精准智治圈 “邻礼通”成数字“百宝箱”
“今天我和李雯书记一起去医院看望一位生病住院的老人,回来后马上在‘邻礼通’上传了‘走访日志’。”负责斗潭社区综合治理工作的副主任赖婷珍说,凭借线上“邻礼通”和线下走访,社区网格员及时掌握老人情况。
李雯介绍,近年来,社区依托“邻礼通”打造民情“数据库”,解决了纸质档案更新不及时、数据不精准等问题,通过动态归集各方数据,形成了数字化、组织化、动态化的现代社区建设数据底盘。
“聚焦网格需求,归集居民、住房、场所等五大类信息,生成‘一户一档’居民档案3285份,形成‘人房户’精准匹配的数据沙盘。”李雯说,斗潭社区工作者均可在自身权限范围内查询、调用、更新民情信息,夯实了社区治理的数据基础。
在信息采集“精准画像”基础上,斗潭社区对空巢老人、残疾人、低保户、基础疾病等20类重点人员推行“红黄绿”三色分类管理,通过“部门数据融合+网格动态走访”,提供个性化服务。例如,“空巢老人”根据身体和居住情况实现分层分类管理,身体状况不佳的独居老人标注为红色,体质较好的独居老人标注为黄色。三色分类管理为网格员确定入户对象、上门频率提供了依据。
赖婷珍掏出手机,熟练地点开“邻礼通”给记者展示。她说,每次走访的时候,她都会编辑“走访日志”,在征得居民同意的情况下拍照上传,记录每次走访做了哪些工作、发现了哪些问题,这样今后管理更有针对性。他们还可以在“邻礼通”设置定时提醒,避免遗漏。斗潭社区9个网格都配备有专职网格员,联系方式张贴在楼栋里,老人有需要,可以随时联系。
63岁的洪师傅住在斗潭西区,因幼时患小儿麻痹症落下残疾,生活多有不便。对于洪师傅在内的残疾人和老年人情况,斗潭社区通过“邻礼通”及时关注。在得知区里的相应政策后,社区网格员对他们进行上门走访征求意愿,协助他们向区民政局提交无障碍设施改造申请。
今年6月,区民政局和社区工作人员上门对洪师傅家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在卫生间、床、门口都装上了把手,还给马桶装上了增高器。“以前从床上起来要拉着床沿,换拐杖出门要拉门把手,每每出一身的汗。有了扶手借力,生活方便多了。”洪师傅说。
2021年,赖婷珍调到斗潭社区,马上就意识到工作上的区别。“以前我负责的小区是一个新小区,住户之间较为陌生,而回迁到斗潭社区的老人占比高,‘老斗潭’彼此之间感情深厚,常有老人来问,之前的老邻居住在哪一栋,他们常聚在一起聊天,是一个‘半熟人社会’,想要融入他们,与他们加强交流沟通就变得尤为重要。”
“老人们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通过‘邻礼通’或者电话联系我们,我们都会全力去沟通解决,一来二去,和老人们也慢慢熟悉起来。”斗潭社区与结对村信安村开展“我在信安有块地”党建联建,党员种下的爱心菜成熟时,赖婷珍也会在上门走访时,给老人们送去一些,和老人们多聊聊天。
除此之外,社区在“邻礼通”上发布社区各类文体活动的通知,老人们看到后就会踊跃参加。同时,“邻礼通”还嵌入云点餐、智慧门磁、邻礼志愿等功能。截至目前,云点餐服务已为辖区老人送餐上门3600人次。
升级助老爱心圈 “爱心卡”成养老“金名片”
“奶奶,我们今天帮你量过血压了,指标都正常的。”9月5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斗潭社区“邻礼汇”综合体南区4楼的信安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专业护理人员周玉姣给老人们陆续量好血压,看着他们开始自由活动,她不由得展开了笑颜。
去年5月,养老服务中心迎接第一批老人入住。运营方衢州朗馨养老服务有限公司配备了1名护理专业人员和9名护理员,根据老人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开展一对一或一对多服务。
周玉姣曾是江山市人民医院的护士长,退休以后接受衢州朗馨养老服务公司聘请,成为信安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的专业护理顾问,负责培训护理员和为养老服务中心老人提供专业护理服务。
“在我们这儿的很多老人有阿尔茨海默症,记性不大好,有时候早上刚量过血压,一会儿他又忘了要你再给他量一次。”在周玉姣眼里,这些老人都是“老小孩”,有时候老人脾气倔起来,会为了一些小事相互争执,平时她就像对待小孩一样,对老人多一些耐心。
“老人有时候或是排泄在身上,或是不小心摔了东西,我们的工作人员不会对老人大声说话的,护理员们也都很耐心、不怕脏,默默地帮老人处理好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周玉姣说,要让老人在养老中心住得惯,除了日常工作要做仔细,更要维护好老人们的尊严。
今年94岁的老人吴桂兰患有阿尔茨海默症,刚开始子女们周末会接她回家住。两三个月后,有一次接老人回家后,她没等在家吃晚饭,就说自己“要回家了”,想回养老服务中心,子女们无奈,只能把她送回来。“现在我儿子周末会带着一些零食来看我,他说周玉姣和护理员都蛮好的,他放心了。”吴桂兰说。
在和几位老人的交谈中,记者了解到,他们都经历了从刚住进来的不习惯到开始对护理员和周玉姣熟悉、放心和依赖的过程,不难想象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倾注的心血。“只要你真的对他们好,他们就会感受到。”周玉姣说,很多老人刚来不愿意开口说话,经过长时间相处,他们开始愿意跟工作人员交流,会释放自己或好或坏的情绪、表达自己的意愿,这就是她和护理员们希望得到的反馈。
除了服务好入住的老人以及为辖区老人开放共享食堂,信安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也会接到一些“外送上门”订单。
2022年8月,柯城区承接党建统领养老服务“爱心卡”省级试点工作,将在册城乡低保和低保边缘家庭中60周岁以上重度失能、中度失能、轻度失能及80周岁以上老年人,在册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对象中的60周岁以上老年人,其他60周岁以上失能老年人和8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其他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等四类对象纳入“爱心卡”范围,指导他们自愿建卡,围绕6大类17项服务清单,联动养老中心、衢职院为开通“爱心卡”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养老服务。其中,斗潭社区的“爱心卡”服务由信安街道养老服务中心负责接单。“朗馨养老”负责人陈安孝介绍,“爱心卡”根据四类不同对象,由政府财政、社会公益力量、家庭三方承担不等的金额。凭借“爱心卡”,老年人线上下单、专业人员线下服务,为辖区老年人满足上门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
73岁的失独老人胡敬贤每月都会使用“爱心卡”购买助洁服务给家里搞一次卫生,偶尔还会到养老服务中心进行推拿、拔罐等中医理疗。“自从去年推出‘爱心卡’服务以来,我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多次指导下学会了手机下单,现在我已经能够熟练地使用手机联系工作人员。”他说,“爱心卡”解决了很多老年人自己不能完成的事情。
截至目前,斗潭社区在摸清60岁以上老年人底数基础上,已为辖区第一类24人、第二类25人开通“爱心卡”服务,并通过入户走访、广泛宣传等方式发动120余名第三类老年人开通“爱心卡”服务。
“下一步,社区将持续围绕改善老年人居住环境、方便老年人出行、提升为老服务质量、扩大老年人社会参与、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为老服务科技化水平以及管理保障等方面,让社区养老更有保障,切实增强老年人的幸福指数。”李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