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好正是扬帆时 策马扬鞭再奋蹄
龙游县塔石镇
![]() |
![]() |
![]() |
![]() |
通讯员 韩冰昱 梁雪梦
潥宁高速龙游北出口,刻在石碑上的“塔石镇”三字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近年来,龙游县塔石镇紧扣县委县政府赋予的“龙北增长极”的光荣使命,始终坚定“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心气和姿态,用“一日无为、三日不安”的紧迫意识,“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攻坚精神,“撸起袖子、扑下身子”的实干态度,乘时代之风、踏革新之路,为龙游加快建设“活力四射”“美丽幸福”的浙西新明珠展现塔石风采。
“三融”体系重塑基层治理新格局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基层治理既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效能和温度的“神经末梢”。
为持续深化数字化改革,塔石镇创新推行“三融”实战体系,拧成“一股绳”,结成“一家亲”,同下“一盘棋”,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多层次、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和期待,重塑乡村基层治理的新格局。
推动“融指挥”大统领,构建全域作战指挥体系。塔石镇建成“三融”治理中心,将原先的“110警务平台”“12345热线”“村情通”等收集渠道打通和融合,形成事件案源“数据池”,实现“一平台”受理。同时完善跨部门集成指挥机制,依据事件难易程度、交办对象范围,形成每日即办、组团协办、月度督办等一套清单,实现“一清单”交办。塔石镇还推行事件全周期“三色”分类管理,从“事件处置指数、干部效能指数、辖区平安指数”三个维度分析研判治理现状,实现“一报告”评估。
推动“融治理”大联动,聚力基层治理同频共振。塔石镇优化信访矛盾大联调机制,信访矛盾按级别界定,无论是疑难复杂的涉法涉诉案件还是家庭矛盾,均有人听、有人管、有人帮。优化问题隐患大联处机制,深化“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提高跨部门、跨层级联合执法的处置效率和办案质量,充分发挥派驻、挂联部门联系乡镇作用,持续深化“三联工程”,将“基层看得见管不了,部门管得了看不见”的矛盾隐患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优化民生实事大联助机制,指导修订村规民约,夯实人民自治基底,最大限度发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强化群防群治、联防联治的机制建设。
推动“融服务”大提升,聚势赋能乡村共同富裕。塔石镇优化组团联社服务赋能机制,联合多部门设立“亲清服务团”,畅通政企沟通的绿色渠道,持续开展专项行动,为重点项目保驾护航;优化特殊群体关爱帮扶机制,调动引入社会力量对老弱妇孺、困难家庭开展救助帮扶,满足特殊群体的多元化需求,设立“镇村警医家”五人小组,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送上“一对一”精准服务。同时优化风险隐患预警防范机制,迭代升级“智慧粮脑”应用平台,强化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服务,扎实做好防汛防台工作,全面夯实平安稳定基石。
“三融”治理中心
文旅融合“种”出共富好风景
今年国庆长假,塔石镇泽随村再次成为“本地游”的一处打卡点,错落有致的民居,白墙、黛瓦,吸引游人纷至沓来。
泽随村有着近500年的历史,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内有100多座明清古建筑,建筑风貌及格局保存较好,还有“舞龙”“蒸发糕”“做药酒”等传统文化习俗。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泽随村依托当地深厚的人文历史资源优势,积极探索文创孵化,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续加快推进文旅深度融合,为文化强村、文化富村、文化美村注入新鲜血液。
由民居改建的乡村振兴综合体是其中一抹亮色。综合体内设有泽随文创展馆,展示乡村木雕、民间剪纸、农民书画、民间手工器具等,同时开辟“儿童之家”手艺工坊,定期请老师教孩子学习本地非遗手工艺。搭乘“线上直播”的强劲东风,综合体内还开设了村播直播间,鼓励村民云端卖农副产品。网格员王平说,自己就曾推销过富硒大米、菜籽油、莲子、荞麦烧酒,既赚到了钱又积攒了人气。
除了精彩丰富的文创活动,泽随本身具备的翰墨丹青文化也被挖掘出来。村里先后设立了古村书画中心、文化礼堂书画展览室、练习室、授讲堂等,通过举办主题书画展、书画采风创作等活动,培养众多书画爱好者,营造浓厚文化氛围。截至目前,已先后举办书法培训班10余次,吸引500余名村民参与其中,形成了村民“一手拿锄头种庄稼,一手拿毛笔种文化”的乡村新风尚。
这是塔石镇通过文旅融合“种”出的一道共富风景线。近年来,塔石镇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在谋划中突出导向,在规划中明确重点,以泽随古村徐偃王文化为深厚底蕴,以童珮商帮文化为特色标识,以秀峰寺佛教文化为关键起点,奋力书写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诗”和“远方”。2022年,塔石镇在开拓文旅产业、提质美丽经济方面捷报频传:该镇顺利举办首届乡村生活暨泽随古村落音乐会,泽随民俗展览馆成功入选浙江省第二批乡村博物馆,“798”写生基地项目建设接近尾声。
开足马力,释放文旅融合新动能。接下来,塔石镇将做好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加强与高校、社会团体及国内外知名文化传播主体交流合作,鼓励各村开展村志村史编制,为历史乡贤、名人著书立传,深入挖掘传播塔石商帮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农耕文化;塔石镇将发挥资源汇聚合力,整合古村、文化礼堂等资源要素,整体规划,擦亮“魅力塔石”金名片,依托“798”写生基地,继续做强做优做大文创综合性产业,抢抓战略机遇,放大资源效益;塔石镇将激活农民主体意识,培育乡村工匠,加大竹编、草编、保印技艺等非遗文化传承,举办形式多样的特色小吃、农家菜、手工艺品赛事和民俗节庆活动,打出品牌知名度,跑出发展加速度。
泽随古村落音乐会
“小工坊”搭出共富“大秀场”
共富工坊
塔石镇毛豆基地
共同富裕,近两年的高频词。共同富裕作为城乡、区域均衡发展的目标,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重大的政治、社会问题。
在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推进“两个先行”过程中,塔石镇突出创新制胜、变革重塑,持续推动共同富裕从宏观到微观落地,积极探索和推广“共富工坊”创新载体,着力打造工农互促的发展之坊,带动村集体、农户和现代产业发展有机衔接,促使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效益;着力打造扩中提低的富民之坊,推动企业和乡村优势互补,让群众在家门口有活干、有钱赚,生活有奔头;着力打造变革重塑的数字之坊,利用数字化改革成果和手段,激活农村生产要素、活力,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效益最大化;着力打造守根护脉的强基之坊,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组织优势转化为共富优势;着力打造共建共享的暖心之坊,坚持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满足感、安全感、认同感。
在共享模式基础上应运而生的“奋豆者”共富工坊正是鲜活的体现。
塔石镇是农业大镇,近年来大力推广“水稻+鲜食大豆+油菜”的三季轮作模式,初现成效。
立足本土特色,秉持资源优势,今年7月,何家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勤裕、豆腐王等5个村党支部共同成立“奋豆者”共富工坊,种植面积1600亩,成为龙游最大的稻豆种植基地,带动周边2000余名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均增加年收入1.2万元,有效蹚出一条村强民富的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坐落于泽随集镇的“来料智造”共富工坊同样绘就着家门口的增收致富新图景。
“来料智造”共富工坊以制作吊篮、收纳盒和体育户外用品为主,集产品展销、手工体验、技能培训、云上直播等功能于一体。它所处的四村联建物业楼由前夏、柯泉、傅仓、山底陈四村共同出资建成,2020年投入使用,有上下3层,面积约2300平方米。
“来料智造”共富工坊落户联建物业楼以来,前夏等四村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夯基固本,成立共富工坊党小组,由各村支部书记担任党小组书记,与来料加工经纪人交流对接,落实项目增收、专项培训、基础实践等各项活动,同时提供日常管理,将原先的来料加工散户聚集起来,统一解决场地、用工、销售等问题。
“小工坊”搭出共富“大秀场”,依托“来料智造”,前夏等四村平均每年每村能拿到3.8万元的租金,村集体多了一笔实打实的收入,同时解决了一批农村闲置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作坊老板徐先生介绍说,现在工厂最多的时候有120多人同时做工,大部分是周边各村的家庭主妇和低收入人群,平均每月要发放工资10万多元。村民宋伟仙就尝到了共富的甜头,“我来干了半年多时间,一个月起码2000多块,日子过得蛮不错。”
通过示范一批、提升一批、新建一批,塔石镇已建立6个不同类型的共富工坊,以“政府+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盘活资源、壮大产业,让共富工坊成为“强基之石”“富民之坊”,持续放大家门口的共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