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衢州跨越式高质量发展贡献司法行政力量
不断放大“法助共富 法护平安”新优势
记者 毛慧娟 通讯员 甘睿
法治安邦,方有人民安居乐业。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以数字化、法治化改革为牵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推进全市司法行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为衢州打造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四省边际中心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山水万程,步履不停。今年,面对新形势,踏上新征程,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将继续以实干争先为总基调,以“保五争三拼第一”为总要求,深入开展“法助共富、法护平安”专项行动,全力争创法治浙江(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聚焦聚力 司法行政勇毅前行
全市司法行政系统聚焦法治建设,深化改革实践,形成了一批有辨识度有影响力的法治建设标志性成果。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团、普法讲师团等队伍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宣讲活动3620场次,营造笃学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浓厚氛围。江山市、龙游县创成首批法治浙江(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市、区),全市6个乡镇(街道)纳入省级乡镇(街道)法治化综合改革试点。深入开展行政复议“以案治本”专项行动,行政诉讼发案量和败诉率“双下降”,实现行政复议后零败诉。
全市司法行政系统聚焦中心大局,充分履行司法行政职能,一体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推动出台实施全国首部围棋立法《衢州市围棋发展振兴条例》。承接司法部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试点,探索构建制度完善、机制健全、监督有力、运转高效的市县乡三级全覆盖的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全面开启“八五”普法新征程,衢州宪法公园被省普法办评为全省“十佳宪法宣传阵地”第一名。
全市司法行政系统聚焦安全稳定,强化重点领域管控,有效保障全系统安全有序、社会和谐稳定。柯城区、衢江区创成首批部级“智慧矫正中心”,衢州市作为浙里社区矫正协同应用试点地市,实现社区矫正业务在141体系融合贯通。全市2家司法所获评全国模范司法所、2名司法所干部获评全国司法所模范个人、4家品牌调解工作室获评省级金牌人民调解工作室,人民调解村(社区)基层纠纷化解率居全省第一。
全市司法行政系统聚焦群众期盼,以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为契机,全力打造四省边际公共法律服务高地。深入开展“法雨春风进万家”爱民实践活动,清理“烦企扰民”行政规范性文件719件,开展企业“法治体检”12882家,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全市律师人数较上年底增长19.7%,法律援助办案质量和综合服务指数居全省第一,衢州仲裁委员会网上仲裁案件量连续四年居全国第一,满足企业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
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共受到司法部、省委、省司法厅和市委、市政府各类表彰50次,获得了全国依法治理创建先进单位、全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我市乡镇(街道)合法性审查、法治化改革、社区矫正等工作得到省领导的批示肯定。
“法助共富、法护平安”助力衢州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中流击水正当其时。当前正值衢州法治建设和司法行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风口,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断放大“法助共富、法护平安”新优势,切实肩负起全力依法护航衢州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职责使命。
奋力书写法治建设的高分答卷。加快推动法治建设示范创建,深化乡镇(街道)法治化综合改革,创建一批省级法治建设示范乡镇(街道)。推动各级各部门完善行政执法体制机制,加快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深入开展县乡法治政府建设“最佳实践”典型案例培育工作。落实法治化改革方案目标任务,巩固提升营商环境“清障”行动成效,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实行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化管理,推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程序落地落实。
奋力书写服务中心的高分答卷。加大具有衢州地方特色的创制性立法工作力度,有序推进《衢州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衢州市养犬管理条例》立法项目。全面开展“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法制审核工作,加快推进县乡合法性审查机构和机制建设,为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建立由26名公职律师组成的“法助共富”专班,全程服务保障市体育中心、生命科学小镇等重大项目建设。全力打造行政复议“法医生”品牌,有效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今年一季度全市行政败诉率较去年同期下降25%。
奋力书写惠企便民的高分答卷。梳理五大类84项具有衢州属性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指标清单,深入推进“公证+”一件事联办机制,做大做强互联网仲裁品牌,推行法律援助预约服务、上门服务、代办服务,提升企业、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满意度。今年,已办理农民工讨薪案件489件,追回欠薪或挽回各类经济损失912.06万元。深入推进市场主体法律顾问网格化全覆盖,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5126家(次),成立“小微企业公益法律服务团”“民法典律师宣讲团”等23个公益性法律服务团,开展法治宣传活动337场次。
奋力书写依法防疫的高分答卷。发挥法律服务优势助力疫情防控常态化,出台服务复工复产复学复市硬核六条,编印《企业复工复产法律服务指导手册》,为企业出具法律意见书170件。为复工复产的市场主体开通法律服务“绿色通道”,“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设立“复工复产律师专席”,全市法律服务机构为涉疫困难企业或职工减免公证、鉴定等费用。发挥“法治信用贷”实效,为复工复产的企业主、“法治带头人”、村法律顾问等提供授信贷款额度,最低可享4.1%优惠利率,目前已协调银行发放贷款近8500万元。
奋力书写除险保安的高分答卷。加快推进县域部级“智慧矫正中心”全覆盖工作,强化特殊群体监管帮教,严防社区矫正对象脱管漏管和再犯罪。强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整合人民调解、律师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等资源,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今年已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4936件。深化法治乡村(社区)建设,今年全市民主法治村(社区)占比计划达85%以上,实现“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学法守法示范户”数量质量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