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日报 数字报纸


05版:健康

服药不当致消化道大出血

医生提醒:长期服用抗凝药、NSAIDs等药物者,应定期复查

  通讯员 吾红光

  近日,坐在病床上的李大爷精神矍铄,说起话来乐呵呵的。谁能想到,就在几天前,他刚从鬼门关走了一遭。“听医生和孩子们讲完当时的情况,我现在还心有余悸。多亏医生们抢救及时、处理得当,才把我这条命从死神手里抢回来!”李大爷感慨万分地说。

  几天前的深夜,李大爷毫无征兆地突然感到一阵强烈的恶心,紧接着大口大口地呕血。短短1个小时,呕血量就超过了1000毫升。浓稠的血液不断涌出,场面触目惊心。家属心急如焚,迅速将李大爷送往衢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浙大二院衢州分院)急诊科。到达医院时,李大爷已经陷入失血性休克,生命体征极其微弱。

  “时间就是生命,分秒关乎生死”,医院立即启动多学科会诊机制,消化内科、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科、内镜室等科室的专家们接到通知后,几分钟内就火速赶到急诊科。大家迅速围绕李大爷的病情展开紧急讨论。“患者目前仍存在活动性出血,如果不及时止血,生命危在旦夕。想要明确出血原因并有效止血,必须马上进行胃镜检查。但患者身体状况很差,基础疾病又多,在这种情况下做常规胃镜检查和治疗,风险极高,一旦止血失败,或者出现气道阻塞窒息、心跳呼吸骤停,后果不堪设想。”面对诸多未知风险,医护人员倍感压力。显然,如何有效救治李大爷,对消化内科的技术实力以及多学科之间的协作能力,都是极大的考验。

  “马上准备急诊胃镜检查!”在输血科的全力保障以及重症医学科和麻醉科的支持下,消化内科和内镜室团队迅速为李大爷开展了急诊胃镜检查。

  内镜下,食管腔内满是暗红色血性液体,严重遮挡了视野。医生们全神贯注,反复冲洗,终于在食管下段贲门大弯侧发现一处约5cm长的黏膜撕裂,近胃底侧有活动性出血;贲门小弯侧还有一处1.5cm的新鲜黏膜糜烂,上面附着血痂。找到出血点后,凭借精湛的技术和默契的配合,医护人员果断用钛夹夹闭出血点。终于,李大爷的出血病灶得到控制,生命体征逐渐平稳。

  “导致李大爷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主要是他既往患有冠心病、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从而引发了消化道出血。”衢州二院消化内科吾医生相告,长期服用抗凝药、NSAIDs(非甾体抗炎药)等药物,可能会损伤胃黏膜,引发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贲门黏膜撕裂等消化系统疾病。因此,大家服药时一定要遵从医嘱、规范用药;尤其是患有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更要养成定期复查的习惯,根据身体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一旦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