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日报 数字报纸


03版:要闻

凝心铸魂 华章绽放

  上接第一版

  温暖真实立体

  展现新时代衢州形象

  蛇年春节期间,衢州外宣火力全开。正月初一至初七,衢州21次登上央视,《新闻联播》《新闻直播间》等央视多档节目聚焦衢州年味,九华立春祭、衢州古城文化旅游区、江山村运会等内容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关注。

  频频上央视的背后,是衢州致力于扩大城市影响力的不懈探索,为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提升注入了新动力。去年,“网红衢州”全球短视频大赛成果丰硕,短视频投稿超8000件,话题阅读量超12.1亿。仅2024年,衢州就登上央视《新闻联播》14次、《人民日报》80次,产生1亿+爆款话题14个,全网阅读量超106亿。

  一年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把准时代脉搏,持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让“正能量”有“大流量”。

  主流舆论直抵人心——

  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我市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一周年之际,创新组织策划了“衢州回响”系列综述;围绕“五链”融合、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碳账户、共同富裕等重大主题,不断加强与中央、省市媒体沟通合作力度。

  城市形象日渐提升——

  央视《三餐四季》《中国美食大会》《文脉春秋》等十多批次的摄制团队来衢录制节目,将衢州美食与传统文化推向全国。2024年,衢州共举办6次7场演唱会(音乐节),实际总售票13.7万张,直接带动消费7.17亿元,间接带动消费21.5亿元,演艺经济成为这座城市“行走的GDP”。

  衢州声音唱响世界——

  成立衢州国际传播中心,聘请一批文化专家、海外友人担任衢州城市海外推介官,策划“南孔文化”“杜立特行动大救援”“金庸诞辰100周年”等主题传播活动,南孔文化相关稿件在欧美地区、亚太地区16个国家以7种语言同时发布,覆盖人群超2.8亿,衢州在国际的传播声量得到有效扩大。

  壮大主流舆论、传播主流声音、展示良好形象,奏响了“重要窗口”的时代强音,凝聚起改革奋进的强大力量。

  改革创新赋能

  文化事业出新出彩

  去年是孔子诞辰2575周年,衢州祭孔大典首次纳入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跻身国家级办节体制,实现山东曲阜、浙江衢州两地共祭,推动南孔文化旅游季成为践行有礼、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全民“节日”。

  “两子”文化是衢州的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衢州一手抓文化传承发展,一手抓文化产业创新,让文化产业更加出新、出彩。

  文化家底更殷实。

  皇朝墩遗址的考古发现被国家文物局列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颁布实施全国首部保护和弘扬儒学文化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衢州市南孔文化传承发展条例》,“中国东南儒学走廊”写进省委高水平建设文化强省实施方案;衢州首次将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市委巡察专项检查,舆情管控力指数排名全省第二。

  文艺创作成果多。

  音乐剧《南孔》在全国巡演50余场,三次获得国家艺术基金支持;全年共有3件美术作品、3件书法作品入选全国大展,创历史新高;2位文化人才入选省级人才计划名单,实现全省宣传文化高层次人才零的突破。

  文旅产业动力强。

  开化卡游国潮卡牌亮相法国巴黎国际博览会“遇鉴中国”中华文化主题展;衢州承办中国文联组联会议、第八届西湖国际魔术交流大会、全国非遗影像展等重大活动,城市品牌综合排名进位至全国第29名。

  人文乡村成色足。

  去年4月开始,一场场有趣、有味、有烟火气、有人气的“趣乡村”系列活动,与农村文化礼堂节庆活动相结合,覆盖70余万人次,全网曝光量超9亿。同时,我市大力推进“艺术乡建”省级标准化试点工作,启动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建立全市人文乡村培育单位名录库,推荐申报优秀人文乡村38家。

  一年来,文脉保护传承枝繁叶茂,文旅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以文塑旅,助力衢州全年接待全域游客数与旅游总收入增速排名全省第一。生生不息的文化力量,正为衢州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能量。

  有礼之风渐浓

  彰显精神共富底色

  一个文化特派员,让一个宁静的村庄成为全国焦点。

  许军是衢州市级文化特派员,被派驻到烂柯山脚下的荆溪村后,他积极奔走对接,最终让“烂柯·联盟”盟主杯全国业余围棋公开赛这项国家级赛事成功在荆溪村举办,同时也争取到了这项赛事永久落户荆溪村的机会。

  自去年浙江创新实施文化特派员制度以来,衢州已成立7个覆盖农村各领域专家的“助力团”,组建38个省市文化特派员工作室,初步实现村村有队伍、日日有活动、月月有项目。

  以优质文化,普惠基层群众;以文明火种,点亮精神共富之路。

  过去一年,我市深化文明实践改革,优化公共文化供给,推进全域文明建设,推动实现衢州百姓的精神文化共富——

  实践品牌打造蔚然成风。2024年新年伊始,衢州就举行了“文明中国 有礼衢州”2024新时代文明实践再出发活动。随着市委书记高屹宣布活动启动,衢州向世界发出有礼邀约:“南孔圣地 衢州有礼 礼迎天下 礼誉全球”。近年来,衢州深入弘扬“浙风十礼”,打造文化场馆、便民服务、有礼小区等十大有礼阵地,初步形成“南孔学子三礼”等有礼矩阵品牌。创新文明实践“五联”工作法,全市组建文明实践联合体116个,累计开展各类活动500余场次。

  全域文明建设成效凸显。去年国庆假期,衢州市政府食堂面向社会开放供餐,以成本价提供中餐和晚餐,让市民和游客充分感受衢州美食文化。机关事业单位“开放便民、有礼服务”,提供免费饮水、便民工具箱、错时共享停车、汽车充电桩等项目,在全社会营造了“处处有礼”的浓厚氛围。

  公共文化供给提质增效。高质量推进衢州古城5A级景区创建,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获评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此外,“南孔礼乐·市民音乐会”“星光码头”“艺术乡建”等品牌,极大丰富了市民精神生活。

  回望来时路,春华秋实,郁满芳华。

  昂首新征程,使命如磐,重任在肩。

  站在新时代的坐标上,衢州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学笃行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化文化建设“八项工程”,以深入贯彻殷殷嘱托、忠实践行“八八战略”为根本方向,聚力打造四省边际文化文明桥头堡,守正创新、担当作为,统筹推进“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民生”,以文铸魂、以文赋能、以文兴业、以文惠民,擦亮八张“金名片”,打造八个创新实践地,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建设新时代文化名市,为加快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样板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