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日报 数字报纸


03版:理论与实践

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澎湃动力

——关于加快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思考

  柯兰

  在乡村全面振兴的大背景下,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鼓励企业深度参与、引进商业营运模式、注重城市元素与乡村特色结合、实行多方共建开发的田园综合体,正在重塑新时代乡村产业发展新格局。作为乡村振兴的综合实践样板, 田园综合体自2017年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并在全国推广后,已经成为顺应乡村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的一种新模式,成为涵盖农村产业、业态、主体、消费等方面的新型“融合体”,开始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田园综合体是以乡村为地理基础,以现代特色农业为核心产业,以农民或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以文旅休闲为主要特色,通过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同步改善。田园综合体以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多维度发展愿景,继承了农业示范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精髓,打破传统乡村单一产业格局,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把“田园梦”转化成农文旅相融合的乡村振兴好风景,极大地推动农业发展方式、农民增收方式、农村生活方式、乡村治理方式的深刻变化,打造出富有特色、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的新型乡村样板,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澎湃动力。

  要在衢州乡村铺展田园综合体新图景,需注重做好三篇文章:

  一、要注重规划引领。田园综合体对优化乡村生态环境、提升区域产业发展水平、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等都具有积极作用。因此,田园综合体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有力抓手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产业,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规划中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不同地区的田园综合体有着不同的规划模式和发展路径,要从空间规划、美学营造、环境治理等方面,用融合创新的理念展开多维探索。田园综合体的规划要按照“布局+格局”的理念,综合考虑山、水、田、林、河(湖)资源配置,合理布局田园综合体的农业产业区、生活居住区、文化景观区、休闲聚集区和综合服务区等,保证每一个田园综合体功能完善、设施配套、各具特色。要以田园风光为基础,营造诗意空间,田园综合体重在回归“田园”,其设计应融合特色农业资源,凸显乡村景观特质,充分彰显田园之乐、自然之美,让每一寸土地都诉说着乡村的韵味与故事;要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发展,是田园综合体景观设计的出发点,要对农田、水域、山林、坑塘、村落、道路、建筑风貌等进行系统设计,以增强生态系统修复能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提升资源环境承载力;要以地域文化为内核,创造独特景观,一种作物、一座残桥、一处老宅等都是文化,蕴含乡村独特魅力。每一个田园综合体设计都应立足当地文脉,打造独特文化景观,增强人们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归属;要以产业融合为支撑,助推乡村高质量发展,田园综合体的设计,旨在改变传统乡村发展方式,以设计带动乡村资源高效聚合、功能全面整合、要素深度融合,推动“三产”融合发展。田园综合体的规划还要把牢乡村发展的基本方向,发展田园综合体的资源有限,对项目规划要高标准严要求,对项目建设的尺度和范围要有合理的界定和限制。每一个田园综合体的立项还必须符合七大条件,即:功能定位准确、基础条件较优、生态环境友好、政策措施有力、投融资机制明确、带动作用显著、运行管理顺畅。田园综合体要做好 “农业+”文章,倍加珍惜土地资源,坚决防止借田园综合体创建之名“圈地”“占山”和“非农化”。要注重保护农民在田园综合体创建中的参与权,保证农民在田园综合体发展中的利益共享。

  二、要注重要素融合。田园综合体,特色在“田园”,发展的重点在于要素多融合。要因地制宜融合乡土地域特色,用足用好独特的气候、土壤、植被、阳光、水气资源等,通过原汁原味的自然环境、富有个性的景观布局,充分体现田园风貌,彰显乡村文化符号;要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激活农村土地价值入手,导入“新人群、新功能、新产业”,通过产业延伸和互动模式设计,把休闲娱乐、养生度假、文化艺术、农业技术、农副产品、农耕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让各个产业间相互渗透融合,从承接消费转移到承接城市功能转移,从三农问题“点式突破”到“系统解决方案”,从“沉睡的农村土地资源”到“激活的农村土地资产”;要注重突出不同田园综合体的产业特色、文化优势,找准吸引眼球的“引爆点”,满足游客乡村观光、民俗风情、休闲度假、农事体验等不同消费需求;要推动产业跨界融合,构建一个多业并举、有效增值的产业综合体,一二三产业形成链条、融合发展;要推动田园综合体互联网化,积极倡导田园综合体打造集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技术于一体的智慧产业;要推动投资主体跨界融合,让更多的工商资本拥有者意识到,田园综合体作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重点之一,正是企业战略转型的机会点,企业应抢占先机,向田园综合体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全产业链农业发展商、“田园+”新业态品牌商等转型。各级政府在招引田园综合体发展商时,要瞄准那些对农业发展的基本态势和科技前沿有深刻把握,且眼界开阔的投资主体;要瞄准那些能够为项目建设、农业科研、产业发展等提供充分的资金和技术保障的投资主体;要瞄准那些秉持根植农业、造福农民、反哺农村的意志,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愿意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的投资主体。

  三、要注重政策配套。一个新兴产业的崛起和振兴,离不开政策的鼓励和支持。要运用“千万工程”的成功经验,精心打造适合田园综合体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环境,加强以县域和美乡村建设的规划引领,打造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和生产要素双向流动的乡村生产空间和生态空间,推进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和美乡村与美丽城镇、美丽田园、美丽生态廊道、美丽公路统筹贯通,持续促进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有机融合。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系统推进清洁小流域建设。以“绣花”功夫实施乡村有机更新,扎实推进万村景区化建设,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构建“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新格局,绘就现代版“富春山居图”。要主动打破适合田园综合体高质量发展的行政边界,按照“空间重构、山河重整、乡村重生”的定位,跨界打通融合,统筹整合联动,实现道路无缝对接、项目无缝对接、产业无缝对接、治理无缝对接,主动营造各类田园综合体迫切需要的创新场景,让新技术、新模式在场景中验证、在场景中迭代、在场景中示范,使之成为新兴产业爆发的原点,成为新经济发展所依赖的稀缺资源,成为催生产业爆发的新逻辑,打造具有衢州特色的“3.0升级版”田园综合体集群。要注重新经营主体、新经营模式、新经营业态的引进培育,推广“政府+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建立健全“三大百亿”产业联农带农惠农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政府为主导、市场为主体的“3+X”特色产业政策体系、产业体系,打造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田园综合体。要统筹推进数字乡村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推进农业数字化改造、农业产业大脑建设,构建“数字+设施”的智慧农业发展体系,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要深化农业标准地改革,建立农业标准地储备库,将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确定一定比例,用于支持田园综合体发展;要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加快推进土地集中连片流转,推广承包地经营权转让,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推广“两退出三保障”模式,开展农村宅基地资格权、使用权有偿退出试点,通过“两山”平台转化,全面盘活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允许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节约的建设用地,通过入股、联营等方式,重点支持田园综合体发展。

  当三衢大地上不断涌现出一个个要素融合、投资强劲、市场广阔的田园综合体,乡村全面振兴的产业底色便会越加浓厚。

  (作者单位系衢州市政府咨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