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日报 数字报纸


01版:头 版

中国空间站迎来衢籍科学家实验项目

王金福教授团队研究的干细胞实验项目第三次“飞天”

  本报讯 (通讯员 俞国文) 11月12日,“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在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升空,常山籍科学家、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金福教授和科学实验团队研究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实验项目再度“上天”,并将在我国载人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开展人类干细胞定向分化骨细胞实验,这意味着中国空间站工程应用系统迎来了首个干细胞项目。

  在地球上,正常人的骨质是由骨生成与骨丢失达到平衡所维持的,当骨质流失增加,骨质生成减少时就容易造成骨质疏松。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实验项目旨在揭示微重力环境如何导致人体骨质疏松的原因。

  “宇航员的骨质变化很严重,一个月的骨质流失相当于孕妇怀胎十月的骨质流失。”日前,王金福对笔者说,许多在地面模拟微重力条件的实验研究表明,太空的微重力环境会使宇航员的骨质流失加剧,同时骨质生成减少,从而造成骨质疏松。

  为了验证这一试验结果,2016年4月,王金福团队第一次送干细胞“上天”,通过我国“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开展了空间在轨科学实验。王金福说,“这次实验,我们发现空间失重环境严重降低了干细胞向骨细胞分化的能力,影响了骨细胞的生成,导致人骨质平衡发生改变。”为研究细胞外的力学信号改变导致细胞内与骨细胞分化相关的化学信号变化的分子机制,2017年4月,王金福团队通过“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又一次将干细胞送“上天”。

  为什么在空间微重力环境下,这些骨细胞分化相关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和活性会发生改变?带着这些疑问,这个团队第三次将干细胞送“上天”。

  与前两次不同的是,前两次空间实验都是无人操作的,此次由于有空间站“神舟14”乘组宇航员的帮助,为许多空间实验的操作提供了方便。比如实验样品的取样以及保存等,可以保证实验样品可顺利返回地面进行检测分析。

  王金福介绍:“通过这次研究,再结合前两次的研究结果,我们基本上可确定空间微重力环境导致人类骨质变化相关的骨细胞生成能力降低的分子机制和关键分子靶点,这可为我们后续进一步针对这些关键分子靶点开展相关小分子药物调控实验提供科学依据,并为促进针对宇航员骨质变化以及老年性骨质疏松预防和治疗的药物研发奠定基础。”

  据了解,王金福是常山县天马街道人,常山县第二届“乡贤才俊”,寓外高层次人才,长期从事人体干细胞研究,先后主持负责国家973项目、国家重大研究计划、国家重大仪器专项、国家科技先导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家载人航天项目等课题研究,获国家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申请技术发明专利12项,获授权11项。

  “今年我已经67岁了,虽然退休了,但还是和团队一起做研究,不仅仅是因为热爱,也是为了能够培养更多专业能力和技术过硬的人才。”王金福说,他还将继续在空间生命科学的道路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