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礼”该有的样子
余言
不久前,笔者在《衢州晚报》上读到的一篇报道:63岁的汪女士骑着电动车送小外孙上幼儿园,撞上了一位老大爷,双方不仅没有叫骂,更没有“碰瓷”,反而互相搀扶起来,互相询问对方有没有事,确认对方并无大碍后,才各自平静离开。边上一位目击者不禁感慨道:“这才是衢州有礼该有的样子。”
的确,通过多年“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城市品牌打造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有礼”已经深入人心,成为衢州鲜明的精神气质。礼是抽象的,但“有礼”是有样子的,是具体生动、有目可睹的。这位汪女士和老大爷的行为,就是“有礼”该有的样子。
市民的日常行为自觉和自然表现,是映照衢州“有礼”最好的镜子。前段时间,衢州人徐先生因“退租后把房子打扫得一尘不染”,登上微博全国热搜第一,徐先生却很惊讶,就这点理所当然的“小事”,怎么会被如此关注。可见,做这种“小事”早已成为他这个衢州人“无需提醒的自觉”。这种自觉,源于他根植于内心的“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外化于形,就是“有礼”该有的样子。
党的二十大代表周国花是我们衢州的一位普通公交车司机,工作很辛苦很平凡,但她却觉得这辆车承载的是民生,收获的是民心,装满的是希望,能为这样的事业奉献青春,是一件幸福的事。也因此24年如一日,心里始终装着乘客,安全行驶130多万公里,并总结出“六个一点”服务法,让乘客们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对社会而言,大多数人从事的都是平凡而辛苦的工作,每一项工作都是社会需要,把每一项平凡的工作兢兢业业地干好,就是“有礼”该有的样子。周国花的样子,就是这种“有礼”样子的典范。
当然,“有礼”的样子远远不止这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之一,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而“有礼”本身就是先进的人类文明形态,并且越来越受到世人的推崇,焕发出强大的感召力生命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时代衢州人文精神“崇贤有礼、开放自信、创新争先”的熏陶和孕育下,衢州人一定能创造出更多样的“有礼”新形态,有“有礼”样子的衢州人也一定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