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日报 数字报纸


05版:教 育

“双减”一周年了 衢州校内减负成效如何?

来看看这场“大阅兵”

  记者 尹婵萱 吴昊斐 通讯员 朱慧如

  “双减”落地已有一周年,衢州的校内减负成效如何?9月21日,衢州市“双减”校内减负提质工作一周年总结会在常山县第一小学召开,来自全市各县(市、区)教育局代表各自总结了本地“双减”校内减负提质一年来的工作情况,中小学校长代表们就课堂提质、作业管理、考试管理、课后服务、教师减负等方面分享了成功经验。

  活动结束后,衢州市教育局官方微信号“三衢教育”将这场总结会称作是衢州“双减”校内减负一周年的“大阅兵”。“大阅兵”上都有哪些值得分享的“双减”经验?今后的“双减”工作将会有哪些新的变化?9月21日,记者在总结会进行了全程观察。

  值得关注的是,当天的总结会还邀请了江西省景德镇市、抚州市、上饶市,安徽省黄山市,福建省南平市、漳州市,浙江省金华市、丽水市的校长,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在“校长论坛”上交流“双减”经验。

  课后服务13250课时 校内减负提质衢州学生和家长满意度近99%

  金灿灿的游龙随着下方同学们手执棍的控制上下翻飞,灵活地穿梭在校园里;大幅的太极点位图上,身着红黄两色训练服的同学,随着图上的点位熟练地变换方位和手势,打出的太极拳有模有样;手工教室里,同学们用颜料、轻型黏土等将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在纸盘上呈现……

  9月21日下午4点,常山县第一小学校园里热闹非凡,旗鼓飞扬、传统武术、喝彩歌谣、创意纸盘、手工木坊、翰墨飘香、口风琴、航模等56门拓展课程同时进行,孩子们在校园的不同区域里,享受来自课后服务的快乐。丰富的课后服务项目、充满创意的课程,让孩子们在课后服务时间里,获得了别样的成长。而这,是衢州同学们“双减”后的日常。

  自“双减”落地后,全市中小学校课后服务项目丰富,让衢州的中小学生扎实感受到来自“双减”的快乐。记者了解到,在课后服务上,全市实施“1+X”课表安排,即每天1小时作业辅导,X项个性化拓展课供学生自主选择。在项目开设中大力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将80余所学校打造成婺剧、围棋、竹笛等传统文化的传承基地,让人人都学会一门非遗手艺。同时智慧升级,全市中小学音美体教师共录制各类地方特色的文艺网课200余节,为全市所有中小学校提供丰富的课后服务项目资源包。

  此外,我市还重点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出台衢州市构建群团“四单”平台(学校“点单”、平台“派单”、群团“接单”、互动“评单”)精准助力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让群团力量更精准地提供课后服务和双休日、节假日服务。全市共有11家群团组织参与课后服务,累计开发“书画名家展进校园”“科学家进创客教室”等校本课后服务精品项目2345个,直接服务学生9万多人次。

  全国“双减”监测平台数据显示,衢州市义务教育学校累计开展课后服务13250课时,校内减负提质学生满意度达98.67%、家长满意度达98.74%。

  教学相长,全面发展 “双减”撬动衢州教育生态发展

  “双减”是新时代我国教育观念大变革的缩影。可以说,“双减”政策是教育改革的信号灯。在这一年中,“双减”撬动了衢州校园里许多教育生态的发展,很多教育发展的重点问题,都借“双减”的契机,得到了重新的思考和探索。

  在“如何减轻作业负担”上,衢州市教育局印发相关文件,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提供明晰的指导,坚决扭转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等问题,同时优化作业设计。各地各校也在作业设计和管理上亮点突出,如常山县建学生“私人订制作业平台”,积极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的“智慧”趣作业研究,打造了十分高效的作业管理体系。

  提升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效率是“双减”中的关键之举,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如龙游县组建课堂指导专家组,通过“课堂问诊”“壮腰工程”“组团教研”等举措,将课堂减负提质教学指导推进到第一线,有效缩小城乡差距。

  校内减负其实是个联动机制,课堂、作业的变化,还带动了评价机制的改变。衢州的中小学校纷纷探索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这一年,“双减”的探索亮点纷呈。比如柯城区研发“音乐桌舞”缓解学生疲劳,提供“归巢服务”减轻家长接送负担;衢江区举办成长训练营地,帮助辍学边缘学生个性定制课程、开展心理辅导,打造“衢江好家长品牌”,研究如何在双减背景下提升家长的教育理念;江山市引入“五老”认识、民间艺人形成百项创新课程,极大丰富“双减”后特色课程需求,实施“AB岗”制度让教师科学排班、弹性上班……衢州市白云学校《完善体制管理,护航身心健康》等六个案例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双减”优秀实践案例。其中常山县第一小学的案例还是全省年度十佳案例。

  课堂提质、作业管理、考试管理、课后服务、教师减负……记者看到,所有围绕“双减”主题的改革,都向着“让教育更有温度”的方向,以多层次、多维度的灵活速度,积极、迅速充实和改变着每个学校的教育生态。

  在会上,记者还了解到,在最新的国家义务教育质量检测结果中显示,江山市中华传统文化平均得分高于全国15分,八年级科学素养成绩平均值高于全国90分;常山县学生行为规范优秀率高出全国13.1个百分点,四年级科学素养成绩平均值高于全国70分。

  推进“双减”2.0版 打响“南孔学地·教育有礼”品牌

  “衢州的‘双减’工作走在了浙江的前列,推出了很多亮点举措。”浙江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副处长、三级调研员朱国清说,衢州市校内减负提质的“1+6”标准体系,很温馨、很人性、很温暖。

  在成果纷呈的同时,各县(市、区)代表们也提出,在推进实施“双减”工作中,还有问题和难题需要攻克。

  如何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继续优化作业设计、探索更好的评价机制、挖掘更多的社会资源,成了各学校共同关注的难题。“如果说上一阶段的工作需要有壮士断腕的魄力与协同攻关的能力,那么下一阶段的工作更需要有持久作战的责任担当与改革创新的智慧。‘减’不是终点,‘增’才是原点。”衢江区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饶俊如是说。

  在四省九市“校长论坛”中,来自其他地区的“双减”举措也给了大家许多启发——“点餐课堂”“漂流书分享会”“循环作文本”等“金点子”让人眼前一亮。

  “实施‘双减’政策,不仅是对我国教育格局的重大调整,更是教育观念的大变革,是对公益属性的坚守、对教育观念的纠偏、对教育规律再认识。校内减负提质工作是‘双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双减’工作呈现衢州特色、衢州成效、衢州品牌、衢州样板的大窗口。”衢州市教育局党委委员、总督学程卫东表示,在下一阶段,要推进我市校内减负工作再上新台阶,“五育并举”、课后服务、作业管理、课堂提质、学生评价、教师关爱都要推进实施“2.0版”,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再接再厉,进一步提高社会对教育的满意度,打响“南孔学地·教育有礼”品牌,助力我市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和打造四省边际公共服务桥头堡。